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8日 22:13:00 莫斯科时间:2024年3月28日 18:13:0
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眼科知识 -> 眼科动态 -> 详细信息

中国眼科50年进展

发布日期:2008-9-13 主题:中国眼科50年进展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眼科学术机构不断健全壮大;各种专业期刊先后涌现,内容日益丰富;多种形式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会日渐频繁,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我国眼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医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已接近或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回顾50年来我国眼科学研究的成就,将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激励我们在21世纪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贡献。
  一、50年来眼科学术机构、期刊和专著及学术活动的发展概况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创立于1937年,但在1950年全国眼科学会会员仅有111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毕华德教授出任第三届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随后全国各省市先后陆续成立了眼科分会,现今全国已有眼科医生22 000余人。在70年代初成立了防盲治盲、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病等专题协作组,其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于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后,又有更多的专业协作组相继建立。1984年协作组统一更名为学组,现眼科学会内共有13个学组,各学组定期组织各种学术交流会或专题讲座。

  解放前,我国无独立的眼科专业期刊,眼科学术论文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每年1期的眼科专号上,共出刊11期,论文数量少,刊物发行量也小。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在第三届眼科学会毕华德主任委员、罗宗贤副主任委员及其他前辈的积极倡议下,于建国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创刊出版了中华眼科杂志,成为我国较早的专业杂志之一。开始为季刊,以后改为双月刊、月刊,3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0年动乱时期曾被迫停刊2次,复刊后为季刊,以后又改为双月刊。中华眼科杂志在国内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威望的专家们的关怀和指导下,对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杂志编委会还针对各时期的学术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及讲座,以加强学术导向作用。50年来眼科杂志从无到有,而且除中华眼科杂志外,现共有17种眼科学术期刊,尤其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眼科专业杂志创刊。期刊的繁荣,使眼科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情景。各种期刊所办的继续教育园地、专家笔谈等栏目及国外医学的介绍等,不仅对于促进眼科技术队伍的成长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也对加快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可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眼科专著、参考书寥寥无几,而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版上百部的专著和参考书,尤其是汇集全国许多专家编著的我国眼科全书,以及实用眼科学、临床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学、葡萄膜炎、眼手术学、白内障及其手术治疗、现代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学、临床眼底病彩色图谱、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等专著,极大地促进了眼科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更新,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建国初期,眼科无单独的学术交流活动,仅以参加中华医学会的活动作为其部分内容,直至1965年12月眼科学会才正式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其后经历了10年动乱时期,至1979年恢复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了更多的协作组(学组),对某些重大学术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以后则定期召开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各学组也分别开展学术活动,这些均明显地促进了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80年代以来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国外的眼科学术活动,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信息交流,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50年来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眼科学的兴起(1949~1959年)

  解放前,我国医疗卫生和眼科事业相当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政策,建立了大批防病治病的医疗机构和设施,对严重危害人民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进行防治,如角膜软化、性病性眼病迅速得到控制,沙眼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95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并荣获“国际沙眼金质奖章”。这个时期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即角膜移植术,有上千例报道,疗效较好,其透明率为22.70%~68.66%。白内障手术改传统囊外摘除术为囊内摘除术,明显提高了手术效果,1959年西安张锡华教授首先报道10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例23年后效果仍然良好。由于感染性眼病减少,青光眼的致盲率相对提高,占盲目原因的7.5%,因而强调加强对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解放前少见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在这个时期应用综合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90.9%。

  (二)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学的发展受到影响(1960~1978年)

  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广大眼科工作者在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仍不懈努力,开创工作,如大力开展防盲治盲、群众性的防治沙眼和对城市近视眼的防治,普及保护视力的知识等。由于眼科杂志两次停刊长达16年之久,信息不通,缺乏交流,有关眼科发展情况的资料贫乏,难以概括总结。但在临床上许多新仪器已先后应用,如眼压描记仪、暗适应检查仪、视网膜电图仪等,从而提高了临床检查和治疗水平。手术技术也有所发展,如改进白内障手术创口缝合等,临床研究也增多,如青光眼房水蛋白纸上电泳分析等。总之,这一时期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受到干扰,虽克服困难取得一些进展,但发展速度较缓慢。

  (三)改革开放促进了眼科学的迅速发展(1979~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分支,发展尤为迅速,在“科教兴国”政策的感召下,广大眼科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研究生制度的建立,使眼科新生力量成倍增长,大力加强了原来比较薄弱的基础研究工作。临床上引进了精密的电子仪器、人工合成材料、显微手术器械、激光超声仪器等,以及新仪器、新药品的开发生产,这些现代的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眼科学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其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现将近20年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1.防盲治盲工作:1984年国家成立了全国防盲指导组,统筹全国防盲治盲工作,建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开展了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科学的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较之建国初期在医院内进行的各种眼病占眼科病人总数构成比的方法,更能较客观地反映我国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盲目患病率为0.43%,低视力患病率为0.58%;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以白内障为首(46.07%),其次分别为角膜病(11.44%)、沙眼(10.12%)、屈光不正和弱视(9.73%)、眼底病(5.80%)、青光眼(5.11%)。据此,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是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依靠三级防盲治盲网发现盲人,装备县级医院眼科,培养其眼科医生;组织手术医疗队、医疗车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从1988~1998年11年间全国共施行白内障手术250万例。目前全国已有105个县获“全国防盲先进县”称号,防盲治盲受益地区的人口总数达5 000多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0岁以上人群中,有1.35%白内障盲人,全国范围内则将有209万白内障盲人急需手术治疗。而每年又有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50万人,但目前我国每年能施行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约为30万例,即不足以解决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及目前防盲治盲开展的情况进行推算,2020年我国白内障盲人将有500余万人。为了完成国际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所以必须加强防盲治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疗效,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2. 基础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工程等的迅速发展,对许多眼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国在眼病基础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虽与医学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建立2株Rb细胞系,并稳定传至数百代;建立了Rb动物模型并进行了体内基因治疗试验;对其他相关癌基因的研究显示Rb的发生是多基因异常所致;如能升调具有抑瘤功能的细胞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改进细胞间联结通讯的药物,可能为肿瘤分化诱导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2)对小梁细胞的系列研究,包括其骨架超微结构、吞噬功能、水流传导功能、多种生长因子对小梁细胞的影响等。一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可导致小梁细胞外间质成分改变,使小梁网眼变小,或使小梁细胞骨架的微丝发生变化,以致小梁细胞移行和增殖能力下降,吞噬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房水排出道的阻力增加,眼压升高。这些基础研究均加深了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对中国广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家系(GZ-1)进行TIGR基因检测发现有TIGR基因突变,它可能是POAG发病的重要因素。对筛板超微结构及力学特点的研究,提示了视神经纤维受损的机制。

  (3)在眼底病方面,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血液中的特殊成分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探讨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过程,以期对其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有研究发现在PVR玻璃体切除标本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凋亡细胞,认为诱导增生细胞凋亡,可能是防治PVR的新途径之一。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研究抑制RPE细胞增殖的药物,对防治细胞增殖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新的抗增殖药8氯脱腺苷、环孢素A、柔红霉素等具有上述作用,为寻找抗增殖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4)在视网膜移植方面,我国已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如应用准分子激光获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视细胞层、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移植,已初步获得存活,为今后研究移植细胞的解剖对位及功能建立奠定了基础。

  (5)对葡萄膜炎的研究,现已成功地建立了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其诱导物曾采用晶状体蛋白、牛血清蛋白、视网膜S抗原、内毒素等,并发现各种类型葡萄膜炎均与视网膜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可作为人类全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我国对葡萄膜炎免疫遗传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急性葡萄膜炎与HLA-B27相关,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DR4、HLA-DRw53相关,Behet病与HLA-B51相关,交感性眼炎与HLA-B22相关。

  (6)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其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免疫起着重要作用。ABO血型配型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无预防作用,但HLA配型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在研究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和潜伏感染的来源中发现,除三叉神经节外,角膜是其另一潜伏基地。

  (7)Graves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其自身抗原尚无定论,有研究发现,人眼肌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4×103的蛋白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8)对弱视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观察了猫视皮质、外侧膝状体、视觉系统等超微结构、生物活性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对视皮质发育及可塑性的影响等。

  3.临床研究工作:临床研究工作在此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

  (1) 现代仪器在眼科的应用:近20余年来我国自行制造和引进的许多先进诊断和治疗仪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眼科临床工作的进展。A型及B型超声波、CT、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外,近年来还采用了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可对脉络膜病变做出详细判断。彩色多普勒成像术对眼眶血管,特别是视神经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可进行准确测量。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眼前段检查,特别是对青光眼的诊断、随访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CSLO)、激光扫描偏振仪、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共焦图像血管造影等在评价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结构方面,可提供有价值的定量资料。激光扫描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已用于眼底病的诊断,计算机自动视野仪、对比敏感度视野、黄绿视野、高通分辨视野检查等已先后在临床应用,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角膜内皮镜、角膜厚度仪、角膜地形图仪广泛用于角膜病及屈光性角膜手术。共焦显微镜用于活体微生物的检测。各种眼电生理仪在眼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波长的激光仪用于眼前节及后节疾病的治疗。应用准分子激光器进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及玻璃体切割器的普遍应用,使该两类眼病获得了根本性的治疗。

  (2) 角膜病及相关手术:

1111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我国已开展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核酸分子杂交等快速诊断方法,但PCR技术敏感性极强,易出现假阳性,免疫组化的特异性虽强,但敏感性不高,故在应用这些新的诊断技术时,还应结合临床特点做出客观的判断。有些单位已将共焦显微镜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它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检查快速,阳性率高,可三维观察和实时储存资料。目前抗单疱病毒的药物疗效尚不理想,缺乏特效的抗真菌药物。

1111②角膜移植术:对角膜材料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保存方法均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广泛开展光学性角膜移植的同时,对治疗性角膜移植也进行了大量探索,现一致认为,当角膜溃疡将要或已穿孔时,应行板层或穿通性角膜移植或眼前段重建,可有效地控制感染,保留残存视力或眼球。国内已建立多个眼库,但角膜材料来源远不能满足客观需求,应积极建立获取和捐献眼球的有关法规。

1111③屈光性角膜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于1983年引入我国,曾大量施行,至90年代初形成高潮。RK可有效矫治低、中度近视,-4.00 D以内者效果最佳。改良的Mini-RK其疗效与RK相似,但可减少眼球破裂的危险。由于RK存在矫正屈光度数有限、角膜切口潜在破裂的危险性大、预测性和准确性差等缺点,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RK已逐渐被淘汰。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于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得到了广泛地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可安全有效地矫治-6.00 D以下的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可矫治-12.00 D以内的近视。两者均可同时矫正低、中度的散光。在矫治高度近视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现象,但LASIK较轻。

1111④眼表疾病及眼表重建:眼表结构包括上、下睑缘灰线之间的全部粘膜上皮部分。眼表疾病是角膜、结膜和泪膜的疾病。角膜上皮源于角膜缘的干细胞,但目前尚未找到这些干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也尚未能纯化分离出来。我国一些学者进行了角膜干细胞培养,并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严重眼部化学烧伤的眼表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羊膜移植可成功地阻止角膜烧伤后的溶解穿孔、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角膜缘移植及羊膜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3) 青光眼的临床进展:调查表明,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闭角型青光眼(闭青)远较开角型青光眼(开青)多,约为开青的5~7倍,而在欧美国家开青占原发性青光眼的85%~95%,这种差异主要与种族不同有关,但也与开青症状不明显及检查仪器不充分而有些早期开青可能被漏诊有关。既往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剥脱性青光眼认识不足,现在大量此类患者被发现并诊断,有的单位在专科病历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开青的31%,剥脱性青光眼也非罕见病例,尤其在高龄者中较多见。

  开青的早期诊断以往规定以3项激发试验阳性为标准,现已废弃,应根据眼压、视乳头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青光眼性改变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做出诊断,对有后2项改变而眼压不高者则需作24h眼压曲线,以区别高眼压性青光眼或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近年来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视网膜厚度仪、激光扫描偏振仪等可对视乳头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提供定量测定,一些特殊视功能检查,如视觉电生理检查、心理物理学检查及计算机视野检查等,为开青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敏感的参考指标。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闭青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闭青房角关闭的机制除瞳孔阻滞外,还有其他形式,有的学者提出我国闭青新的分型,根据不同机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从而可提高其疗效。

  近20年来抗青光眼的药物显著增多。新的β受体阻断剂,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左旋丁萘酮心安(贝他根)、卡替洛尔(美开朗),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倍他心安(贝特舒);增加巩膜葡萄膜房水外流而不减少房水生成、有利于眼前节营养、且不引起心肺副作用的前列腺素制剂latanoprost;拟交感神经药地匹福林(普罗品);选择性α2受体兴奋剂brimonidine,既不引起眼部血管收缩及瞳孔散大,又有保护视神经的作用;可局部应用的碳酸酐酶抑制剂dorzolamide,无口服该药所致的全身副作用。上述新的抗青光眼药物可根据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选择或更换使用,以提高疗效。在滤过手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及干扰素,应注意选择合适剂量以免发生并发症。近年应用的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挽救了许多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非穿通性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膜植入治疗开青可有效降低眼压,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手术。应用小梁切开术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开青主要以药物治疗的观点已转为先用药物治疗,如控制不满意应及时手术治疗,以防青光眼性损害加重。激光已逐步用于治疗青光眼,如虹膜切开、房角成形、小梁成形、睫状体光凝、全视网膜光凝、巩膜全层切除及激光拆线等。

  视神经保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保护和恢复青光眼等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功能是当前视觉科学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保护视神经应是在有效降低眼压的基础上,针对发生视神经损害的不同环节,利用药物阻断视神经损害的发生。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4) 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显微手术技术引入眼科,使眼科手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70年代后期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取代了囊内摘除。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当代眼科最重大的进展。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其适应证广、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规范、效果好、无晶状体眼可得到一期矫正、术后迅速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等明显优点,很快被广大眼科医生采用。我国于80年代初采用这项新技术,数年后迅速广泛普及,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这种手术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术式之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效果好的优点,不需依赖昂贵的仪器即可解决问题。

  80年代国外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手术效果显著提高。但许多手术并发症尤其是角膜失代偿与超声能量过高及超声时间过长有关,故超声乳化技术发展趋向是以手法将核劈成碎块,再用低能量超声将之乳化吸出,以减少并发症。在麻醉方法、切口方式等方面我国已与国外同步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超声乳化手术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准备,加之我国硬核性白内障较多,不宜过分强调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手术中所占的比例。
  在我国大规模开展的以白内障手术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中,最初是行囊外摘除术,以后开展了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派出的手术医疗队中也采用了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但仍需总结经验。

  (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70年代末我国开始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手术方法从单纯封闭裂孔发展为用多种方法顶压裂孔,以缩小眼内腔,防止玻璃体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在80年代后期开展了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不仅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而且还可进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有利于视网膜前膜及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的取出。对于不能展平的固定皱褶、视网膜嵌顿、严重前部PVR开展了视网膜切开和切除术。硅油、膨胀气体、全氟化碳液体等可用于重症病例。我国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已由80年代的60%达到目前的80%~90%。

  (6) 眼外伤和职业性眼病:建国初期,即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调查,制定预防措施及职业性眼病的诊断标准等。1955年开始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进行系统研究,先后研制和发明了眼内异物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法、各种定位校正方法,设计了多种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方法,并将现代影像技术应用于开放性眼球损伤和眼内异物定位,还利用计算机进行眼内异物定位。显微手术技术及玻璃体切割器等的应用,使眼内异物摘出成功率提高、视力改善明显,眼球丧失率显著下降。临床处理水平提高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开放性眼球损伤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近年开展的对重症眼化学烧伤应用结膜、角膜缘干细胞、羊膜、角膜等移植,极大地改善了视力预后。

  (7)弱视与斜视:近20多年来,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受到重视,防治网已普遍形成,多数省市成立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各地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了儿童眼保健科室,儿童视觉保健及弱视、斜视的防治已广泛开展起来。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的程度、类型、注视性质、发病年龄和开始治疗年龄均有关。国内多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疗法,总治愈率为68.98%。既往认为超过发育敏感期的大龄弱视儿童不可能被治愈,近年来国内试用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或思利巴或肌注二磷胆碱治疗,视力显著提高。对共同性、麻痹性、先天性及特殊类型的斜视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并总结了手术治疗的经验。

  (8) 屈光不正矫治:90年代建立了我国视光学,对于恢复或提高视觉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开展的各种类型视光学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使验配工作逐渐向正规化发展,提高了视光学水平。随着镜片材料的发展,树脂镜片在我国的应用已逐渐增多,先进的渐变多焦点镜片也开始使用。根据儿童近视发生与调节有关的理论,减少近距离阅读时的调节有可能阻止近视的发展,国内温州和上海已有将多焦点镜片应用于儿童近视治疗的研究。角膜接触镜引进我国已多年,能有效、安全地矫正屈光不正,主要以软镜为主,近年来渐向抛弃型过渡。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lens, RGP)较软镜有明显优点,其护理简便,对角膜安全,可矫正散光及圆锥角膜等。但由于RGP验配技术要求较高,配戴者需要有一适应过程,在我国应用较晚,现仅极少数隐形眼镜配戴者使用。近来又有角膜塑形镜问世,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镜,通过机械压迫或按摩使角膜变平,角膜中央曲率半径变大,而使角膜屈光力减小。它是有效矫正近视的方法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角膜可能出现并发症,且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矫正度数有一定限制,而角膜自身又具有恢复功能,如治疗有效,还需终生用镜片来维持治疗效果。对其治疗效果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应有清楚的认识,应在经过培训的眼科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应用,不可贸然从事。

  总之,建国50年来,我国眼科专业队伍从小到大,对眼科领域疾病的研究逐步深入,尤其近2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有些领域已接近或与国际发展水平同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将对我国眼科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防病治病能力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深信,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眼科工作者将为人类眼保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发表您的评论:
 姓名: 标题:
 评级:
 请在以下填写评论正文:
 
 
热点信息
1. 朋友们!新年快乐!
2. 2020年莫斯科展会信息一...
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个国际航...
4. 俄军警为与土耳其军队开展联...
5. 俄国防部称美国控制叙利亚油...
6. 俄赫鲁尼切夫中心:尚未确定...
7. S-300PS防空导弹系统...
8. 俄外交部称拉夫罗夫和蓬佩奥...
9. 俄罗斯企业挺进中国高科技医...
10. 俄公民布京娜直到最后都不相...
推荐信息
1. 朋友们!新年快乐!
2. 2020年莫斯科展会信息一...
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个国际航...
4. 俄军警为与土耳其军队开展联...
5. 俄国防部称美国控制叙利亚油...
6. 俄赫鲁尼切夫中心:尚未确定...
7. S-300PS防空导弹系统...
8. 俄外交部称拉夫罗夫和蓬佩奥...
9. 俄罗斯企业挺进中国高科技医...
10. 俄公民布京娜直到最后都不相...
广告专区


中原畜牧网养猪

Copyright@2006-2011 zej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俄交流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07003625号